今年2月份,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调研济宁港航梁山港,察看京杭大运河多式联运码头及智慧港航管理系统,强调要认真研究谋划我省内河航运和多式联运发展,让“黄金水道”带来发展新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以集装箱铁水联运为代表的多式联运发展,成为港航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涌现出了诸多集装箱铁水联运的优秀案例及创新模式。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在码头资源、物流链条、内陆布局、服务功能、业务团队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完善多式联运“一单制”、“铁路+支线”等物流新模式,推动陆海联动,实现山东港口多式联运的高质量发展。
- 完善多式联运“一单制”新模式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多式联运中心部门经理管玮在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专访时表示,山东港口物流集团的多式联运发展模式探索已经初显成效。2022年,山东港口物流集团联合山东港口青岛港、上海港、重庆果园内河港,为济南矿石进口企业研究设计“多式联运+供应链+全程物流”综合服务方案。客户货物在四川攀枝花装箱,经铁路运送至重庆果园港后,通过内河运输至上海港,在上海港过驳装船后运至青岛港,再通过海铁联运班列运送至济南厂家,实现“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单到底”,完成“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
据悉,2022年,物流集团多式联运“一单制”矿石业务累计完成5万余吨,降低综合物流成本18%。
- 打造“铁路+支线”物流新模式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的物流模式正在持续创新。管玮透露,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协同青岛港、日照港,研究设计了“青岛—曹县—日照—青岛”的“铁路+支线”新模式。首先在青岛港董家口港区进行粮食装箱,发运至曹县,属地还箱后装载曹县及周边地区的轮胎、工艺品,通过铁路运输至日照港,再通过海上支线运至青岛港出口至欧美等地。
“重进重出”的“铁路+支线”物流模式,相比原物流模式运距缩短15%,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0%。
- 着力构建内陆港体系 推动融合发展
山东港口内陆港布局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方向,以山东港口服务腹地经济为基础,在国内重要物流枢纽城市规划建设内陆港,着力构建“省内一市一港、沿黄多点布局、两翼战略支撑、国际陆港延展”的内陆港体系,推动港口资源、产业资源、物流资源实现融合发展。
管玮透露,截至目前,山东港口已在省内外建设内陆港33个,初步形成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的内陆港发展格局,服务区域经济的动能显著增强。以山东港口枣庄内陆港为例,该内陆港具备属地报关、运抵发送、信息传输、箱务管理等功能,可为内陆企业提供“端到端”全程物流服务,是最早享受海关“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物流监管模式的内陆港。
数据显示,2022年,枣庄内陆港货运量高速增长,发运至青岛港海铁联运箱量达3.18万标准箱,进一步提升了外贸企业的出口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目前,“陆海联动、海铁直通”跨关区通关模式已陆续在济南董家镇、滨州博兴、淄博农中等内陆港复制推广。
- 营造资源共享、运力互补的发展格局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搭建分布合理、成本最优、高效运转的多式联运物流新通道。
在山东,山东港口物流集团聚焦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港企融合发展等目标,以海铁联运班列为抓手,协同海关、铁路、船公司,不断延伸港口的集装箱场站、订舱代理、保税仓储、冷链物流、查验熏蒸、贸易金融等功能,织密省内海铁联运网络布局,促进内陆区域在“公铁海河”联运中与口岸一体化发展。
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及自身功能优势,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借助山东港口“陆海通”“云港通”等智慧物流平台,不断创新开拓“多式联运一单制”、大宗货物“散改集”“集改散”、“物流+”等模式,在内陆腹地城市打造以班列为纽带、以陆港为支撑的市场开拓新模式。到2025年,山东港口将在全国建设完成50个内陆港,进一步推动陆海互联互通,实现高质量发展。